一天抓60个“幽灵粒子”,中国科学家用什么“宝葫芦”捉住的?
中微子就是灵魂粒子吧?是幽灵粒子,但不是你想的那个幽灵。中微子不是可以穿透一切吗?抓住了用什么容器装?用捉孙悟空的宝葫芦。现实中的钟馗,捉到秦始皇了吗?
中微子就是灵魂粒子吧?是幽灵粒子,但不是你想的那个幽灵。中微子不是可以穿透一切吗?抓住了用什么容器装?用捉孙悟空的宝葫芦。现实中的钟馗,捉到秦始皇了吗?
重子不对称性是现代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中最引人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主要由物质构成,而反物质几乎完全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重子不对称性。根据标准宇宙学模型,早期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应该相等,它们在演化过程中相互湮灭,留下的应该是一个几乎没有重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了,我内心深处由衷地感到激动和喜悦。这个举世瞩目的大科学装置从2008年提出构想,2013年正式立项,2015年启动建设,到今天建成运行,整整17年了。其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也跨越了一重又一重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令人感慨
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Ghost Particle),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其在粒子世界中显得格外神秘与难以捉测。这一称呼不仅体现了科学家对其特性的惊叹,也反映了研究中微子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下是详细解释:
每一秒,都有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却毫无察觉。这种基本粒子也被称为“幽灵粒子”,它们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使得想要捕捉并测量它们的性质(比如质量)非常困难。
“你”今天能刷到这条,多亏了138亿年前那场赌局——物质赢反物质,差的那一票,全宇宙只剩十亿分之一。
中元节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7号,广州迎来了难得一遇的天体奇观——月全食和红月亮,可惜我刚刚做完腰椎手术,不能全程观察,只是站在自家阳台,短暂地观察了一会儿满月。
在微观世界的法则中,粒子被分为两大阵营:玻色子与费米子。如果说玻色子是传递相互作用的“信使”(如光子传递电磁力、胶子传递强核力),那么费米子就是构成我们可见物质的“基本砖块”——从你手中的手机、脚下的大地,到遥远的恒星,其核心成分都是费米子。这一概念由美籍意大
后来才弄明白,江门那口地下700米的大锅里,装的不是什么神秘药水,而是给中微子量身定制的“夜视仪”——纯度99.9999%的液体闪烁体。
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轻子与胶子分属不同类别,前者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后者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玻色子,二者共同支撑起对微观世界的核心描述,且在相互作用属性、结构特征上存在本质差异。
“如果能超光速旅行,我们就能瞬间抵达银河系另一端”—— 这个充满诱惑的设想,让很多人疑惑:宇宙为何要将最大速度牢牢限制在光速(约 30 万公里 / 秒)?难道就不能打破这一限制,让星际旅行、时空穿梭成为现实?
就在前不久,八月二十六日,位于中国广东江门地下七百米的一个巨大科学装置 ——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在完成了两万吨探测液体的灌装后,正式开启了它的首测之旅。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正式启动探测研究工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启动,意味着在基础物理这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粒子之一。每秒约有600亿个中微子从太阳穿过地球,穿过地球表面的每一平方厘米。由于这些粒子很少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它们在地球上移动时不会受到任何阻力。
中微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具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奇异性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中微子只以左手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物理学家对宇称守恒的传统认知。左手中微子的存在不仅揭示了弱相互作用的独特性质,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基本物理定律对称性
9月4日,广东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暨第八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广州正佳广场举行。省科协、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正佳集团等各主承协办单位负责同志及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市民、师生、媒体代表等400多人共同参会见证,凝聚起全民参与科普、
宇宙在诞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内,经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物理过程——原初核合成。这一过程决定了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宇宙中轻元素的丰度分布,为大爆炸宇宙学理论提供了最直接和有力的观测证据。当宇宙年龄仅为几秒到几十分钟时,极高的温度和密度条件使得质子和中子能够克服库仑势垒,发
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为壮观的天体物理现象之一,代表着大质量恒星生命历程的终极阶段。这一过程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足以在短时间内超越整个星系的光度,更是宇宙中重元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途径。自公元1054年中国天文学家记录下天关客星以来,人类对超新星的观测和研究已有
“世界”是多义词,可用于指代地球、人类社会、宇宙等。截至 2025 年,没有证据支持当前可观测宇宙里存在由反物质聚集而成的、密度和规模相当于地球或更大的天体。
中微子作为基本粒子标准模型中最神秘的成员之一,自1930年由泡利假设提出以来,一直在宇宙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几乎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亚原子粒子,虽然质量极小,但数量庞大,在宇宙中的总数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300个。中微子参与了从宇宙大爆炸初期的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每秒 30 万公里,这个看似 “随机” 的数值,其实是大自然为宇宙设定的 “终极速度上限”—— 无论是恒星发出的光,还是实验室里的粒子,都无法突破这个限制。